2120天前
綠色供應鏈是綠色制造理論與供應鏈管理技術結合的產物,關注于制造商責任的延伸,通過與上、下游企業的合作以及企業內部的協作,從產品設計、原材料選擇、生產制造、銷售,最后到達使用壽命對其進行回收和處理,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在此過程中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1 背景介紹
綠色供應鏈是綠色制造理論與供應鏈管理技術結合的產物,關注于制造商責任的延伸,通過與上、下游企業的合作以及企業內部的協作,從產品設計、原材料選擇、生產制造、銷售,最后到達使用壽命對其進行回收和處理,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在此過程中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隨著我國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問題的不斷加劇,國家大力提倡構建工業領域綠色供應鏈。2015年5月,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企業需要積極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打造綠色供應鏈,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2017年10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提出積極倡導綠色供應鏈,同時推進供應鏈標準體系建設。2016年11月工信部、財政部開展了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建設,支持的重點方向是汽車、電子電器、通信、機械、大型成套裝備等行業綠色供應鏈系統的構建,制定一系列綠色供應鏈的標準,推動行業的低碳、綠色、可持續發展。
我國是電器電子產品的制造大國。2017年,冰箱產量為6510.07萬臺,洗衣機產量為6265.19萬臺,家用空調產量為15876.49萬臺,電視機9208.86萬臺,計算機3615.87萬臺。同時,我國也是電器電子產品的廢棄大國。據中國電器電子研究院電器循環與綠色發展研究中心測算,2017年我國廢四機一腦的理論報廢量達到了10027萬臺。目前我國廢舊電器電子規范的回收體系尚未建立。廢棄電器電子中既含有大量可再生利用的資源,也含有害物質,如不規范回收利用,將對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極大危害。
2 研究意義
為降低電器電子企業供應鏈中有害物質使用、構建電器電子綠色物流、完善電器電子回收處理體系,我國電器電子企業建立綠色供應鏈,無論從企業本身長期的發展,提高供應鏈的整體效益,還是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保護環境和實施綠色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綠色供應鏈標準處于初步建立階段,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相關的技術問題和管理問題還有待研究與探索,標準缺口很大。我國尚無電器電子行業綠色供應鏈構建的標準可執行,電器電子產品在供應鏈前端綠色設計以外的其他供應鏈環節的綠色水平較低,尤其是廢舊電器電子規范的回收處理體系尚未建立。本系列標準將推動和規范電器電子行業綠色供應鏈的構建。通過規范電器電子產品綠色供應鏈管理,將有利于核心企業帶動上下游企業共同創建綠色供應鏈,促進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規范回收利用,提高資源有效利用,促進環境保護,促使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取得實質性進展。
3 項目介紹
本系列標準共分為5個部分,分別是《電器電子產品綠色供應鏈管理 第1部分:通則》、《電器電子產品綠色供應鏈管理 第2部分:采購》、《電器電子產品綠色供應鏈管理 第3部分:物流與倉儲》、《電器電子產品綠色供應鏈管理 第4部分:銷售與售后服務》、《電器電子產品綠色供應鏈管理 第5部分:回收與綜合利用》。
本系列標準首先系統地規定了生產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總體要求,實施與控制要求以及績效評價、管理評審和持續改進。其次從采購、物流與倉儲、銷售與售后服務、回收與綜合利用等4個分環節分別制定了具體的構建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施與控制的要求,包括:減少有害物質使用,選擇綠色上下游企業,優化物流方案,開展逆向物流,搭建綠色銷售門店,開展綠色售后服務,建立回收處理體系等。本標準適用于生產企業和與其相關的上下游對象,包括供應商、物流商、銷售商、售后服務商、回收商以及處理企業參照使用。
標準的應用主體是生產企業,在生產企業傳統供應鏈的基礎上,依據現行的有關法律法規及政策法規的要求,與現有標準相協調,結合企業優秀實踐,將綠色制造、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和生產者責任延伸理念融入企業業務流程,綜合考慮企業經濟效益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規范建立電器電子產品綠色供應鏈系統。
4 項目創新點分析
本系列標準創新點分析如下:
(1)系列標準涉及全生命周期不同環節
與以往再生資源利用行業標準不同,電器電子行業綠色供應鏈管理屬于橫向管理體系標準。由生產企業牽頭,對產品的全生命周期各個環節的“綠色”進行規范和要求,包括采購、銷售、物流與倉儲、回收與綜合利用等。各個環節既是上下游關系,又相互獨立。此外,與其他行業相比,電器電子行業的綠色供應鏈構建已經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因此,采用系列標準的形式指導電器電子企業構建綠色供應鏈既有宏觀上的指引,又有具體落地的細則要求,有利于企業的實際應用。
(2)標準通過生產企業帶動各環節相關方
本系列標準適用于電器電子生產企業,但標準不僅規范生產企業構建綠色供應鏈,同時通過生產企業要帶動各環節的相關方共同構建綠色供應鏈。第一,生產企業要建立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做好自身的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工作;第二,生產企業可以帶動供應商上下游企業,減少有害物質使用,持續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第三,生產企業可以引導綠色消費,提升消費者的綠色消費意識,提升企業的形象和競爭力;第四,促使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體系的建立,確保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規范拆解處理,為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建立提供有效的支撐。標準在制定過程中各環節相關方的企業均有參與,各方針對實施關鍵點以及標準的條款要點討論更加具體,對于企業在綠色供應鏈的構建時使用本系列標準不僅便利且具有針對性。
(3)解決政策推動中急需標準引領的問題
工信部發布了三批綠色制造集成項目中電器電子相關的共有15個,二批構建綠色供應鏈示范企業名單中有20家為電器電子產品的示范企業。電器電子行業綠色供應鏈建立急需行業標準引領。本系列標準的發布解決了政策推動中急需標準引領的問題。
5 項目應用范例
標準在發布實施后,已在海爾開始推廣,在綠色供應商管理方面,海爾已將綠色指標融入現有的供應商認證體系和評價標準中。在供應商認證制度中,有害物質管理是首要的要求和條件。海爾建立了綠色供應商的管理平臺。供應商還應聲明其生產過程中,無重大安全和環境事故,并分步實現節能減排相關信息的公示。海爾通過定期的供應商培訓和交流,提高供應商對“綠色”的認知。
在回收與綜合利用方面, 海爾的綠色供應鏈建立了三個回收渠道。一是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不合格品、試驗機等,全部交給中再生公司進行拆解處理,實現100%的回收率;二是通過售后服務平臺(APP)進行以舊換新回收。目前,海爾售后服務平臺可以提供以舊換新服務的產品由電熱水器、吸油煙機和洗衣機。三是通過海爾專賣店進行以舊換新回收。
6 總結
本系列團體標準涵蓋電器電子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環節構建綠色供應鏈的要求,包括綠色設計、綠色采購、綠色物流與倉儲、綠色銷售與售后服務以及綠色回收與綜合利用,涉及與其相關的上下游對象,包括供應商、物流商、銷售商、售后服務商、回收商以及處理企業。本系列團體標準旨在生產企業傳統供應鏈的基礎上,將綠色制造、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和生產者責任延伸理念融入企業業務流程,綜合考慮企業經濟效益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人體健康安全要求的協調統一,規范建立電器電子產品行業的綠色供應鏈系統。并通過生產企業來帶動上下游企業共同創建綠色供應鏈。2019年1月,工信部再次發布了《電器電子行業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評價指標體系》,該文件從實施綠色供應商管理、綠色生產、綠色銷售與回收、綠色信息平臺建設及信息披露等方面對電器電子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進行打分評級。本系列團標與評價指標體系協調統一,便于企業落地實施。未來,中國電器電子研究院作為行業研究機構,將積極推動標準進一步落地,并通過生產者責任延伸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為生產企業構建綠色供應鏈提供合作與交流的技術平臺,促使綠色供應鏈構建取得實質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