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所動態
Detection dynamics
文/張麗
中國已趕超德、日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品牌建設卻未與經濟實力同步成長。中國制造若要實現從大到強的轉變,品牌建設已經刻不容緩。2017年中國品牌日的設立,以及近幾年大力推動的供給側改革、“三品”政策等,都是在推動中國制造的品質化升級,擴大中國品牌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
家電產業是中國制造業的主力擔當,自然也是中國品牌力量的重要載體。到目前為止,家電產業的品牌建設情況如何?又需要怎樣的推進舉措?帶著這些問題,《家用電器》記者采訪了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院長劉挺。
從“弱”到“強” ,中國家電品牌路漫漫
劉挺認為:“在家電領域,我國現在雖然是制造大國,但要達到制造強國還有一定差距,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缺乏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品牌,二是在核心零部件及材料研發上有差距;三是在國際舞臺上的標準話語權不強。”
當前,大部分中國家電品牌尚未得到世界認同,甚至被作為“廉價、低質”的負價值品牌以區隔對待。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同是中國生產的商品,換成舶來品就可能升值數倍還不止。造成巨大差距的背后就是品牌的力量。商品品牌是國家品牌的一個縮影,商品品牌不被世界認可,國家品牌也會受拖累。中國家電企業正在加速走出去,不僅要重視銷售規模,更要重視品牌建設,打響“中國品牌。”
提升國際影響力、打造世界名牌,并不僅僅是要提升銷售規模,更關鍵的是要提高企業在核心零部件及新材料的研發和應用能力,以及要重視、要參與國際上的標準化工作。
令人欣喜的是,隨著產業鏈建設的本土化以及中國家電企業技術的迅速發展,中國家電與外資家電的差距迅速縮小,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電品牌開始走上國際舞臺,家電領域的國際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已經開始出現中國身影甚至是主導,比如IEC TC59 PT63086《家用和類似用途空氣凈化器性能測試方法》標準項目組正是由中國作為主席單位。
“我們需要海爾、美的、格力這樣的中流砥柱,它們是推動產業發展、引領品牌建設的重要力量,這也是中國家電行業四十年奮斗成果的集中展示。”劉挺說,“同時,打造更多的具備國際影響力的大品牌,形成品牌集群,是整個行業未來的重要目標。”
不過,人們對于品牌建設的認知也存在著一些誤區。劉挺認為,培育中國品牌不一定只關注大品牌,大量存在的中小品牌,其中也不乏佼佼者,具備成為大品牌的可能。
在大多數人眼里,知名度高、企業規模大、銷量多的大品牌更能代表“中國品牌”。與之相較,小品牌企業規模普遍不大,銷量也有限,知名度無法與大品牌相比,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他們沒有發展潛力。要知道,大品牌都是從小品牌成長來的。而且,與已經定型的大品牌相比,小品牌更加敏銳、靈活,更善于發掘新的發展契機,并迅速付諸行動,為整個行業注入新的活力。
當今社會,互聯網高速發展,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釋放,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參與其中的企業,只要抓住了消費者需求,就能獲得青睞,進而贏得更大的發展。大品牌如果“不作為”也會被市場淘汰,小品牌只要奮斗不止,就能成長為大品牌。
“品牌是長久形成的一種內在價值的體現,是對事物、人或者產品的高度認可。具體到家電領域,‘中國品牌’代表著對整個中國家電產業的認可。”劉挺表示,中國家電品牌的強大,需要家電行業同仁的通力協作,最終完成整個家電產業價值鏈的重塑,屆時,中國家電將成為全球家電產業的執牛耳者。
“中國品牌日”加速產業升級
家電品牌建設步入“快車道”
“‘中國品牌日’的設立對中國家電品牌建設的意義重大。”劉挺認為,國務院設立“中國品牌日”就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升級,深入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當前,中國家電產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期,“中國品牌日”的設立會加速整個產業升級——強化中國設計、中國創造,凝聚中國力量,發展自主品牌。
“中國品牌日”的設立對中國家電企業的品牌建設有非常明顯的推動作用,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激發企業創新創造活力,促進生產要素合理配置,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產品品質,實現價值鏈升級,增加有效供給,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二、樹立自主品牌消費信心,挖掘消費潛力,更好發揮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滿足人們更高層次的物質文化需求;三、有利于促進企業誠實守信,強化企業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公益慈善等社會責任,實現更加和諧、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不忘初心,持續推動中國家電產業轉型升級
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與家電行業已經攜手走過了半個多世紀,見證了中國家電產業從“小”到“大”的蛻變。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家電大國,并且正在“中國制造2025”的指引下朝著制造強國的方向邁進。在宏觀上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當中,家電行業處于明顯的比較優勢地位。然而對比其他行業和領域發展過程中科技引領的作用,家電行業又有著顯著的提升空間。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提出以“科技引領、融合發展、提質增效、共建共享”為發展理念,與行業一道迎接未來的挑戰。
劉挺介紹說,未來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的品牌建設,將圍繞這一發展理念推進。其中,“科技引領”是方向,是核心定位,一切服務于行業的工作,都立足于科技進步、創新驅動;“融合發展”是模式,是發展方式的轉型升級,科研、標準、檢測、信息傳媒融合發展,打造家電公共服務大平臺;“提質增效”是任務,提高質量增加效益是發展結構調整的內在需求,學術、質量、市場、服務齊頭并進; “共建共享”是承諾,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不僅要調動全員的積極性共同參與家電院的建設,還要積極爭取政府的支持,積極與企業、高等院校開展廣泛的合作,合作成果由大家來分享。
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在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的指導下,將進一步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準確把握政策導向和市場趨勢,堅持不懈地走科技創新發展道路。“未來,我們將繼續與家電行業攜手并進,在科研、標準、檢測、信息傳媒等多個方面為家電行業提供公共平臺服務,助力中國家電產業由‘制造大國’走向‘家電強國’。”